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事业更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党的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强化政治引领,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制度。深化“四史”教育,探索构建长效化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巡视,认真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党员干部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锲而不舍、精准发力,扎实推动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聚焦年度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督查督办,有力推动党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2.加强理论学习,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严格执行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等为重要内容,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丰富内容和形式,通过宣讲会、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举办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教学,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微党课网课,进一步深化对精神实质的深刻领会、对核心要义的准确把握。持续加强全校师生员工政治理论学习督促检查,力促学习取得实效。
3.突出选优建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执行“三重一大”等制度,落实好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持续规范二级单位管理。认真做好处级领导班子和科处级干部的换届调整工作,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优化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断提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推进墩苗育苗常态化。分层分类分级开展教育培训,继续实施干部“一坛两会”,举办中层干部培训、党支部书记培训、“双高”人员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等。加快构建政治监督、担当作为监督、选人用人监督、日常监督、巡察监督“五位一体”的干部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健全待遇激励保障体系,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严格执行谈心谈话、评优评先等制度,做好关心关怀干部工作。建立健全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平时表现的掌握。统筹抓好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二级单位年度综合考核,重视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
4.坚持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构建学校党委、基层党委(党总支)、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基层基础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聚焦组织力提升,立足制度抓执行,切实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积极推进“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督导调研,督促支部落实落细“三会一课”等制度,进一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继续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党员作用发挥引领工程”,严格落实“党费集中缴纳日”制度,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持续探索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和校地结对帮扶工作。
5.强化价值引领,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调查研究、宣传典型、文化活动、丰富宣传途径等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扎实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活动,及时准确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作用,持续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风险研判,按时召开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的管理规定》、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落实教职工微信群、QQ群等报备以及群主责任要求,管好用好阵地。坚持守好课堂阵地、讲坛阵地、宣传阵地,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探索建立思想理论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及舆情联动处置机制。补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强化组织培训,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继续强化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引领,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能力。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专项行动工作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为抓手,扎实推动宗教治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持续做好反邪教工作。
6.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美好校园我的家”“校园文明10条”抓手作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强化校园秩序管理,引导师生做文明风尚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继续做好“”等特色文化活动,对长期开展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与提炼,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品牌;进一步把握网络文化宣传规律,培育校园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做好宣传橱窗、报栏、条幅杆等文化设施的管理工作,持续规范宣传品的悬挂、张贴等,维护良好校容校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发挥省级文明校园的带动辐射作用,做好文明创建结对帮扶等工作。打造校内媒体矩阵、探索外宣新途径,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学校重大改革、重要成就和身边先进典型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进一步营造力量凝聚、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7.坚定不移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聚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和净化政治生态等,强化政治监督。严格落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梳理监督重点、完善监督办法、健全监督机制,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组织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督促各级党组织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并开展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检查考核办法(修订)》,加强对基层党委、党总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日常检查和考核。继续规范、强化校内巡察工作,完善工作制度,抓好巡察干部队伍建设。适时开展专项巡察或机动式巡察,持续抓好巡察整改。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定期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遵规守纪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加强廉政理论研究,切实将理论研究转化为监督效能。持续完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促改实施办法》,扎实推进以案促改,持续强化警示教育,坚持“严”的主基调不放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加强统筹谋划,全力化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围绕学校更名大学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工作总体目标,高质量完成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规划解读宣传力度,强化与年度工作计划有效衔接,做好年度目标任务的分解和实施,高质量高标准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2.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按照负面清单调整完善现行的各类评价制度及标准,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进一步修订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等相关制度,切实发挥好绩效分配的导向作用。不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办学活力,做大做强二级学院。稳步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
3.持续做好国家一流专业申报及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工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谋划,力争获批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注重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政策、资源和资金支持,加快建设作物学和园艺学2个省特色骨干学科(群),产出标志性成果,全力构筑学科高峰。积极做好新一轮省特色骨干学科(群)申报工作。
4.全面做好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整合资源,加强引导,积极做好2022年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报奖工作。提前谋划,密切关注,及时跟踪相关政策,积极做好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级奖项再获新突破。
5.加快新东校区及人才公寓建设。以“智慧、生态、文化校园”为建设目标,加快建设运动场、学生餐厅、道路管网等基本设施及配套设施,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人才公寓项目的造价、招标等相关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以早日解决师生员工的安居问题。
6.全力提升办学经费保障能力。完善学校财务制度,优化财务管理流程,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分配资金使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把握财政政策要求,积极争取上级拨款和专项政府债券。强化预算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三、强化教学管理,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强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改造升级传统农科专业,加强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扶持文科专业特色发展。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进一步推进智慧教学建设。探索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改革,不断开创“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加快建设一批校级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形成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争创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做好河南省新一轮体育评估准备工作。
2.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及课程建设。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目标,建立健全专业增设、调整与退出的动态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扎实做好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认证工作和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整改工作。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五类一流课程建设,争取建成2-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遴选40门左右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5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推动思政课程建设。
3.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加强内部教学监控,强化课堂质量,不断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使“监控-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闭合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强化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和政府机构等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采用综合化评价内容和多样化评价方法,进一步健全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
四、凝练优势特色,切实推进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
1.推进“博士学位授权创新工程”。组织好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培育单位建设和支撑学科建设,对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条件,持续加大3个支撑学科经费投入、人才引进与团队梯队培养建设力度,不断补齐短板、凝练特色,为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奠定基础。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学科跨越工程”,持续加强基础学科,升级传统优势学科,培育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强化提升人文社会学科,全面提升学科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稳步推进第九批省级重点学科和第四批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力争新增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及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后续工作,争取获得突破。
3.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管理。扎实做好7个重点立项学位点建设工作,确保如期申报、达标。持续做好新增学位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健全研究生管理体系,制定、修订重点学科与研究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拓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渠道,选配优秀教师参与硕士生培养,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
五、坚持“四个面向”,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1.加快推进科研人才、团队、平台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分步骤实施团队引育计划、协同发展计划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主动融入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体系、提升高校创新源头供给能力等战略布局,深度参与国家生物育种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食品实验室等国家、省级实验室建设,承担研究任务,争创高层次创新平台。做好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工作。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切实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
2.积极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落实项目申报三级论证制度,严把项目申报质量关,不断提升项目立项率。发挥好特聘教授、外聘专家的领军作用,做好国家级和省部级等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跟踪、管理和评奖工作,确保获批数量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提升。
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提升人才队伍层次和水平
1.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围绕“博大工程”建设需要,用足用好现有人才政策,探索实施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的工作新机制、新举措,力争实现高层次人才工作新突破。启动实施“百泉人才汇聚计划”,逐步建立教职工人才梯队。持续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培养计划。认真落实人才相关政策待遇,全力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2.开展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出台《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申报基本条件,稳步推进、分阶段完成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
3.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以创建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契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开展教师示范性培训,强化岗前培训,建强教师发展平台,打造梯队衔接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落实师德师风问题“黑名单”制度,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七、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学生教育服务和管理质量
1.提升学生工作育人质量。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培训,完善管理服务细节,提升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教你一招”“双湖语轩”“双湖学工”等思政实践模式,深入开展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劳动教育,持续创建学生活动品牌。深入实施共青团中央《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巩固健全学生会机制。加强学生社团品牌建设,提高社团育人成效。持续推进教育扶贫、阳光资助工程,拓宽资助渠道,规范勤工助学,落实好资助政策。及时关注学生诉求,建立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和舆情反馈机制。加强心理教育示范单位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加大学风督查力度。
2.认真做好招生及就业创业工作。探索实施“签约授牌+宣讲”模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我校。适当调整本科一批及省外招生计划,不断优化生源结构。科学研判,积极应对全省高考综合改革。认真做好各类研究生的招录工作,持续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做好成人教育招生工作。落实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新时代·新梦想”就业创业公益帮扶行动、跟踪帮扶保就业等活动。持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双湖创客”众创空间运营管理。遴选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河南省、国家竞赛,争取实现竞赛奖项的新突破。
八、拓展对外交流,加快推进开放办学进程
1.持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发挥学校各研究中心智库平台作用,凝练研究方向,产出重要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精神,认真做好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保障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积极配合新乡市做好第五届高博会筹备工作。加强沟通协调,持续推进与长垣市共建长垣校区和营养型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深化与辉县市合作共建高职学院。利用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切实做好职教师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员等培育培训工作,打造高端培训品牌。
2.持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挖掘合作潜力,利用京豫、沪豫教育合作等平台,加强与京沪重点高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行业部门的互动交流,积极开展项目合作。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交流,做好我校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举办非独立法人机构—苏梅国际学院筹建工作,大力推进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建立海外分校项目。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等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有所拓展。积极探索国际学生生源地培养新模式,打造“留学科院”国际品牌,争创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
九、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1.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持续落实教育“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打造“法治文化艺术节”校园法治品牌。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和法治建设,加强各类文件的规范性、合法性审核,规范学校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应对各类诉讼、仲裁案件,最大限度维护学校利益,减少损失。
2.推进资产等管理规范化。加快建设资产管理平台,优化资产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国有资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完善招标采购流程,提高采购及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建成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持续推进多媒体设备改造升级。深化推进校属企业改革,强化规范化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创新制度,激励支持二级单位通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对外合作与有偿服务等途径增加办学经费。提升图书信息服务能力和文献保障能力,强化档案管理与服务,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做好校友工作。谋划博物馆筹建工作。
3.全面做好校园建设维护及民生服务工作。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学校电力扩容、学生宿舍教室加装空调、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民生项目落地落实。扎实推进智慧校园二期工程建设,优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网安全体系,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做好新东校区学生餐厅、学生宿舍建设及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筹备召开第五届教职工暨第八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落实好离退休人员相关政策,加强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与服务,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
4.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指示,持续抓好《关于加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充分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系列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紧紧围绕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工作秘密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保密和军工科研保密工作,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持续落实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消防设施设备的维保招标工作,稳步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以国家安全、疫情防控、预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危化品安全、防盗窃等作为宣传教育重点,开展灭火、逃生、防诈、避险演练。加强国防教育管理,做好学生军训、“双拥”、军民共建等工作。
5.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控要求,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升早期监测预警、应急救治和物资储备能力,压实防控工作责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