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电信诈骗,从我做起
2020年11月27日 18:17 (点击次数:)
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活动主攻对象,尤其是现在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该如何防范杜绝和提高警惕呢?
防范杜绝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形式十分多样,一个不小心便被套路了,防范杜绝电信诈骗记住这几点,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守住下列安全底线,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
■ 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和刷单返利都可能是诈骗。
■ 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甚至将身份证借与他人使用。
■ 远离网络不良行为,不轻信陌生人,并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等敏感信息。
■ 凡是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多方求证,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 任何来路不明的网络链接、二维码都不要打开,如网上测试、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手机短信中的链接、社交平台上的链接等,如要使用请先核实内容。
防范诈骗“四要四不要”
■ 转账前要多方核实确认;
■ 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 QQ、微信等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 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 不要连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导致支付账号密码被盗;
■ 不要晒这几类信息,火车票、机票、登机牌;护照、钥匙、车牌;位置;地址等;
■ 不要打开4种隐私功能,如附近的人、常去(重要)地点、允许搜素、允许查看;
■ 不要将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例如银行卡照片户口簿与身份证照片、支付工具的登录与支付密码、私密照片等。
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
■预防为主
选择相信对方的那一刻,你的钱财和隐私便成为了对方囊中之物。太多案例都可以证明,很多时候不是受骗者犯了什么错误而上当,而是一念之差、防范意识薄弱而放松警惕,受骗受害。对涉及钱财的万事都应多一分谨慎、怀疑,杜绝侥幸心理;从思想上强化防骗意识,个人信息不公开,陌生链接不点击,非官方渠道多方验证。
■沉着冷静
大学生遇到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尤其是涉及互联网的产品和事物。
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突发事件快、准、急的特点,让受害人感到慌张,来不及冷静思考而做出不理性的决定。因此,沉着冷静应该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面对事情的态度和能力。
■应及时主动报案
大学生一旦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应该及时有效的取证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向有关部门举证、推动侦查破案。时间越久,赃物的流向越难把握,取证的难度越大。侦查机关一方面通过通讯链条的电子取证,
另一方面是追溯资金流向的电子取证,以及网络轨迹查证。我们应该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其意识到及时报案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及时地做好学生被骗后的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引发“次生事故”。
■严禁通宵打游戏,按时熄灯就寝,注意身体健康,身体有任何不适须及时就医。
■严禁留宿外来人员,发现可疑人员及时上报公寓管理员。
■宿舍注意开窗通风,包括上课期间。如有空调设备,应经常清洗防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