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我校第六期“双湖语轩”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双湖语轩举行。本期“双湖语轩”以“从天道酬勤到格物致知——大学生以学修身漫谈”为主题,邀请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闫秀敏教授担任对话嘉宾,来自各学院的26名同学参加了漫谈。
在嘉宾访谈环节,闫秀敏教授以苏秦、曾国藩、李彦宏、乔布斯的辉煌人生总结出“勤”、“静”、“虚”三个字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结合自身求学成长经历,她勉励学生静以修身,戒骄戒躁,努力求索,引起了现场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精彩对话
问题1:怎样正确理解“勤”字?
回答:天道酬勤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则,当下的勤奋可能不会及时给你回报,但是一旦你遇到合适的时机,面临合适的时候,勤奋的回报就出来了。
问题2:天道酬勤的涵义?
回答:天道酬勤意味着厚积薄发,通过我们前面辛勤的劳动,积累下来了很多东西,让我们整体素质提升了,然后遇到时机就迸发出来。
问题3:天道酬勤与我们大学生读书的关系?
回答: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旦掌握了知识,那么在用的时候就能驾轻就熟的调出来,为自己所用,所谓的艺不压身就是这个意思。
问题4: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学生为什么要“静”下来?
回答:静下来之后才能够想想自己的缺点究竟在哪里,只有我们真正的静下来,才能够真正审视自己。
问题5:大学生要学会“虚”,才能够静下来。
回答:怎么样让自己内心求得安宁?那就是“虚”,主要就是我们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把自己掏空,不掏空自己就没有办法去充实自己,本身就是满的,就没有东西可以倒进去,外界的东西就充斥不到自身上来,所以说,一定要学会“虚”。
问题6:大学生要“静”下来不断提升自己。
回答:我们要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环境中沉淀下来,静止下来,让自己去学习,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包括道德修养,包括我们的专业等等。
问题7:大学生要肩负使命,认真学习。
回答:如果静不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好好的去学习。我们走出社会的时候要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和修养来告诉所有人,我们是一名大学生。
交流问答
问题1:老师您刚说到乔布斯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学习书法对他以后研究苹果手机有帮助,也就是说,他并不知道学习书法是否有用,那么对我们现在来说,我们学这些东西,怎样判断它有用没用呢?
回答:有用没用,都是从功利的角度上来讲,不能以知识能不能够带给你实惠作为判断标准。我们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万物之灵,在于我们人是有精神追求的。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我们近期的目标,我们还要看到更长远的目标,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我们还有诗和远方。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从总体上能够提升自己的东西,不要仅仅很功利的选择一些提高自己修养的内容。
问题2:闫老师您好!我想问你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您觉得像我们二本类的院校,我们应该学习到什么程度,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够缩小和985、211学生的差距?
回答:我们大家在接受知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习氛围,我们老师的素质和学校整个学习氛围的营造,我们一点不比他们差。我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是不论出身只论成就。我们只要做出来的成果多,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比他们付出的更多,那么我们就有优势。
问题3:我从小就喜欢这样一句诗: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但是呢,就发现,有很多时候,有很多人,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根本看不到一点点妩媚的感觉,或者说,我看青山妩媚的时候,青山看我什么都不是,那么就是说,当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应该怎样才能静下心来,保持住自己想要的那种初心?
回答:有一个哲学理论叫主体间性。我们大家都是一个主体,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作为主体来看,你的成长环境,你的认识能力,造就了独特的你,而对方呢,他可能和你是一个迥然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的,那怎么能够要求必须要对等呢?对于学生来说,我们阅历相对简单。我们往往抱着一种非常美好的,非常理想的那个状态。事实上,随着我们阅历的增加,而我们面临的对象,都是不一样的。
嘉宾寄语
希望大家将来能够发扬我们好学的品格,认认真真的分析一下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就自己不足的地方,趁着我们大学时期,好好的补一补。
嘉宾简介
闫秀敏,中共党员,教授,全国首届“管理哲学”专业博士,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持教育部、省级及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并多项获奖;在《管理学报》、《企业管理》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27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7篇8次;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道家管理智慧》系列论文5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道家无为管理智慧》等学术专著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