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上,由我校图书馆举办的第十二期双湖知苑活动在图书馆五楼举行。本次活动以《汉字之美与文化传承》为主题,特邀2020年河南省汉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牛慧芳老师,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文法学院王玉洁、教育科学学院翟文惜同学担任主讲嘉宾,图书馆副馆长孙用明出席此次活动,来自各学院30多名汉字和阅读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一)
牛慧芳老师以三星堆青铜器为切入点,阐释了汉字悠久的历史、构形有据的特征。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贾湖刻符时期,汉字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但却值得细细推敲。
早期的汉字形与义高度一致,体现在据义构形和因形求意两个方面,构建功能中表型功能、表意功能、示音功能、标示功能的灵活运用与配合,揭示了中国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
在谈到古代造字时,牛慧芳老师讲解了“罪”“辠”字的古今寓意不同之处,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更加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汉字文化的兴趣。
牛慧芳老师提出要想学好汉字就要从基础字学起,掌握基础高频词、掌握字理字义和规范的书写笔顺。
活动现场(二)
翟文惜同学说,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二道长城”,我个人十分赞同。“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细细推敲字里行间隐藏的故事,与古人共鸣,引发兴趣,以此坚持。这就是我学习汉字,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大感受。
王玉洁同学说,作为新生时,刚入校便直奔图书馆,遇见一本《汉字王国》后,从此与汉字和传统文化结下奇妙之缘。她坦言,平时阅读中并不拘泥于国内文学,对外国作者同样敬佩,建议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孙用明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表达了对三位嘉宾的祝贺与感谢,通过分享自己练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鼓励同学们对于阅读、汉字及传统文化的喜爱与研究,并与同学们共勉: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字正文博,吾辈将颂之扬之,续写传奇,传承不息!
本次活动为汉字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了汉字作为书写工具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对汉字学习、研究的兴趣,提高了对汉字与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肩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交流互动
问题1:老师您好,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而更依赖电子输入,导致许多人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您认为在汉字的传承方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牛慧芳老师:平时阅读中要把字放到成语、句子当中去理解。平时书写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规范书写能力。
另外可以培养对书法的兴趣。练字中对字音、字形、笔顺按照国家出台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对于大家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问题2:老师您好,听了您今天的解读,我想到中学时期遗留的一个问题,就是“射箭”的“射”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牛慧芳老师:这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射”字大多由一张“弓”和一支箭(矢)组成,箭在弦上,待机而发,后来由于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几经辗转演变,失去原来的形状成为我们目前使用的“射”。
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学习汉字的网站——汉典、汉字全息应用系统、汉字大师,可以从这些网站上了解很多关于汉字的故事和历史。
问题3:老师您好,通过和您的交流,我们对汉字和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您能给我们推荐几本好书吗?
牛慧芳老师:要想学好汉字,其实最经典的就是《说文解字》这本书,推荐大家看今释版本,会容易理解,图书馆里有关汉字的书籍都十分值得阅读。希望在大学的四年里,大家好好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多读书,读好书。
嘉宾简介
图中右二为牛慧芳老师
牛慧芳,女,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研工作。近年来,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在研),参与教育部项目2项,主持完成地厅级项目2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荣获2020年河南省汉字大赛“最佳辅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