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品牌 >> 双湖知苑 >> 正文

【第11期】基于中国诗词文化限阈下的数学思维探究

2020年12月15日 08:32  (点击次数:

12月8日晚,由校图书馆举办的第十一期双湖知苑活动在图书馆五楼举行。本次活动以《基于中国诗词文化限阈下的数学思维探究》为主题,特邀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马宝林担任主讲嘉宾,图书馆副馆长孙用明出席此次活动,来自各学院50多名诗词爱好者和数学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马老师从数学与诗词的辩证与融合、数学与诗词的意境结合、诗词中的数学思想与数学运算给大家做了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解析。晦涩难懂的数学有了诗词的韵味与灵气,脍炙人口的诗词也有了数学的理性思维与逻辑,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不同文化相互融合时的独特魅力。马老师讲解过程中幽默风趣,侃侃而谈,获得了在场学生的阵阵掌声。

人们通常认为诗词是感性的,抒发各种思想感情;数学是理性的,研究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但这两者又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创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冷静的思考、独特的灵感和丰厚的底蕴;在内容上都需要和谐和简洁;在形式上,都体现出对仗和对称;在境界上都表达出大道至简,大美天成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作者营造与阅读者挖掘的,数学是人类直觉思维的产物,但二者的意境又能巧妙的融合。诗词的意境能够用数字的搭配、数字的对比、数字的精确和数字的连用更直观的描述出来。诗词中也有加减乘除;诗词中也有混合运算;诗词中也有数学情怀;诗词中也有科学性证明。数字入诗,有时候夸张,有时候列举,有时候指实,有时候指虚,灵活多变,但数字入诗后会让诗作变得更加活泼,朗朗上口。

嘉宾互动

问题1:在我们学习中国诗词文化时,从哪些角度分析它与其他文化或学科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要有丰厚的知识积淀,通过多读多背做到融会贯通;其次在尊重作者想法的前提下,对于作者和作品本身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最后希望学生们有一颗爱国的心,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进而发现诗词与其它文化或学科之间的关系。

问题2:四维空间的形式是什么呢?

四维空间是在三维空间基础上加了一个时间维度。我来通过绘图向大家解释四个维度的具体含义:一维是点,二维是面,三维是空间,四维在三维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它们之间是无法相互了解的,时间不会撕破空间而逃离。

问题3:用什么方法可以提升数学思维呢?

有人天生对数字敏感,存在数学天赋,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学习提升数学思维。平时进行数学学习时注意学习方法,也可以多看一些数学书籍,激发个人探究兴趣,提升数学思维。

互动环节中,学生积极提问,马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氛围热烈活跃。马老师建议大家在阅读作品时以数学的思维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将数学的逻辑思维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并为同学们推荐了有关数学与诗词的书籍。

最后,孙老师总结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与感悟,勉励同学们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并赋诗一首表达对马老师的感谢和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

本次活动通过数学和诗词的碰撞融合,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融合贯通之时的独特魅力,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嘉宾简介

马宝林,男,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数学文化;图论。常年从事教学工作,被学校聘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教师,教师教育双导师。受邀参加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数学文化论坛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受邀指导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文化节举办并做关于数学文化的专题讲座。主持参与项目、精品课程等26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教育部首届“中兴新思杯”职教师资培养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特等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