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政课“微社会”校本实践项目成果显著

2024年07月24日 10:14  (点击次数:

在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我院“高校思政课‘微社会’校本实践”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该项目自2022年5月立项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成功构建了一种融合新媒体新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为高校思政课的校本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项目背景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思政课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由王冰蔚、孙喜英、黄瑞新、徐俊蕾、毕昱文、刘中元等组成的科研团队提出了“微社会”校本实践的概念,旨在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打造一个全新的思政课教学平台。

二、项目实施

项目团队依托国情国史体验馆,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成像、互动投影等新媒体技术,构建了一个集课堂理论教学、馆厅体验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微社会”育人平台。该平台通过虚拟场景交互和实体平台体验,实现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教学新场域,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体验到“走向社会”的情感体验、理性认知和价值认同。

三、项目成果

一)教学模式创新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课堂+微社会+社会”的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丰富项目整合了多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如“身边的榜样,奋斗的力量”“凝望乡土——我看家乡的乡村振兴”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平台建设依托“微社会”平台,项目团队开发了虚拟场馆、电子资料互动区、3D影视播放区等多个教学区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体验。

四)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微社会”实践教学,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成绩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社会认可度高项目成果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同行的高度认可。相关论文发表、教学研讨会参与、平台参观交流等活动,使“微社会”实践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逐渐被更广泛的教育界所接受。

四、未来展望

项目团队表示,将继续深化“微社会”校本实践的研究与应用,探索更多与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项目成果也将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微社会’校本实践项目的成功,标志着高校思政课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期待这一模式能够在更多高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初审/黄瑞新 复审/张希中 终审/王冰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