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团委 >> 正文

关于举办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

2023年03月27日 15:09  (点击次数:

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助力全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持续推动我校青年学生在参与科学技术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按照团中央、团省委“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校赛),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一)参赛资格

凡在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作品申报

1.参赛作品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

个人作品:作品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的作品。

集体作品: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

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三)其他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章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3.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申报学院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织委员会检查。

4.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必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者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必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必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必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5.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三、评选与奖励

(一)承办单位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品竞赛:食品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作品竞赛:教育科学学院

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竞赛:人工智能学院

(二)赛事安排

1.申报阶段(3月25日—3月31日)

各学院确定参赛作品,组织成立初评委员会,对学生参赛事宜进行指导和咨询,对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并补充相关证明材料,选拔推荐优秀作品数参加校级比赛。

2.初评阶段(4月1日—4月5日)

各参赛学院将推荐参赛作品的作品申报书、汇总表提交至承办单位,承办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评,产生评审意见,经公示后,公布入围决赛作品名单。

3.终审决赛阶段(4月6日—4月10日)

“挑战杯”校赛组委会组织入围校级决赛的作品进行统一答辩或问辩,根据“挑战杯”校赛成绩择优推荐参加省赛。邀请相关专业导师对“挑战杯”赛事进行省赛赛前辅导,为提升省赛参赛作品质量提供精准指导。

(三)奖项设置

1.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励等次,按进入终审作品数量与质量,按总数的15%、30%、55%的比例对获奖成果进行表彰。

2.优秀组织奖若干。根据各学院参赛组织情况、推荐作品进入终审决赛的数额及获奖作品等次计分综合评定。

3.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以指导作品获奖情况为参照。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现已成为社会选拔创新人才和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本次竞赛,结合各自实际,成立组织机构,切实抓好大赛的落实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要积极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网站等新媒体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动员,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进一步扩大竞赛的群众基础,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积极扶持,认真遴选。学校将在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设施配备方面对优秀成果给予重点扶持。各学院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持,积极选派相关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筛选、指导,要通过竞赛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优秀作品,积极参加省级及全国的竞赛。

校团委 教务处 科技处 学生处 研究生处 招生就业处

2023年3月25日

(初审/杨运华 复审/栗宁 终审/于江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