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解开害虫抗药性真相

记我校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徐莉

2018年11月12日 16:38  (点击次数:

徐莉,女,中共党员,博士,内聘副教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农药学专业,主要从事昆虫毒理和抗药性机制研究。2017年7月进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第二作者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

2018年8月,徐莉主持的项目“CRISPR/Cas9介导的斜纹夜蛾抗拟除虫菊酯候选基因功能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小幸运

最初与科研结缘并不是一个美丽的开始。2012年开始的研究生生涯,让她一个暑假期间就瘦了近二十斤,从本科阶段的宽松环境到突如其来的科研压力,坦然面对是她给予自己最多的心理暗示。面对依然消瘦的脸庞,让人觉得充满力量。

对于今年的青年基金,徐莉用“小幸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对于初次申请者,大部分人的内心是忐忑的,总会有“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背后的原因,她表示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吧,本子的反复打磨和一定的研究基础是比较重要的,在最初的撰写阶段,学院的老师和外校的两位师兄对本子内容提供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帮助。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拿到基金项目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项目做好。每一步简单的实验,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一个新的挑战,她已做好准备,整装待发。其实,做实验或者做课题类似爬山的过程,最初处于探索未知的兴奋状态,中间是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疲惫和懈怠,只要坚持,爬到山顶就可以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小成就,这也是个人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

大课堂

参加工作以来,徐莉也从本科生中选取了一批想要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同学,让他们参与自己的课题,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引发大家对本专业问题的思考。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将实验中的问题回归课本,找到理论支撑,进而指导实践,这是徐老师培养学生的观念。

刚从学生阶段走过,徐莉看起来还像是个学生,她坦言自己比较能理解现阶段的学生,和外界接触太少,大家并不能完全认识自己专业的优势和作用,经常利用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为大家讲解我们专业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学阶段,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更要在生活、社会这些大课堂中学习,了解当前和专业相关行业以及科技的发展。

新目标

谈及自己的课题,她表示和人类对医药产生抗药性一样,害虫也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不仅威胁农药的使用效果,还会导致农药的过量使用,进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抗药性机制研究可以指导田间合理用药,还能为新农药创制提供思路。

课题虽小,却是对前期工作的肯定,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注定不平凡。秉承这样的信念,徐莉决定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Baidu
map